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静思晨语第四篇《慈悲与智慧的化身》
[打印本页]
作者:
宏元
时间:
2010-1-14 05:43
标题:
静思晨语第四篇《慈悲与智慧的化身》
静思晨语第四篇《慈悲与智慧的化身》
~菩萨的心~
【人人都有菩萨心】
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和力量,此力量即慈悲
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菩萨行者】
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有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谓
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学习大无畏】
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
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布畏、
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欢喜别人成就】
我们应对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
菩萨心。
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惟慧是业】
菩萨之情广大无边际,能包容宇宙,能无限量的爱一切众生,丝毫不求
众生的回报。
菩萨常念知足、安贫乐道,所追求的只是智慧,所以说『惟慧是业』─
依智慧而行动,这是凡夫与菩萨不同的地方。
【发挥良知良能】
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发挥良知良能,没有一个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
人群;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萨心。
【如何成就道业】
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
前,方能达成。
【清水之爱】
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
此即『清水之爱』。
【真菩萨】
菩萨不是土朔木刻的行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
声救苦随处现身。
【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在于功能而不是形象,形象没有价值。
【欢喜付出】
要做菩萨,就要发恒常心。
菩萨决不把『付出』当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戏人间的欢喜心去付出。
【扮演自己的角色】
人间如舞台,人人都在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
【真正的灵感】
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的灵感活菩萨在
每个人的心中。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www.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