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这一段是世尊为我们开示不偷盗的十种殊胜果报。第一条就是财富,‘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这是佛经上常讲的财为五家共有,你不会遭这个难。‘王’,是过去古时候如果犯罪了,你的家产会被国家没收,叫抄家,国家没收。‘贼’是盗贼。‘水火’,是容易知道,被大水漂、火烧。‘非爱子’是败家子。所以这是五家共有,你能够免除这个灾难。
财富是所有一切众生,可以说念念希求的。不爱财富的人很少,那是真正有道之人,安贫乐道,这种人是极少数。我看绝大多数的人,都在那里追求财富。财富是不是能追求得到?如果说我们有能力追求到财富,圣贤的教诲就可以放弃了,你可以推勫因果的定律。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亦复如是。清凉判《华严经》五周因果,智者判《法华经》一乘因果,佛法离不开因果,这个道理我们总得要懂得。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因不善要想求得善果,没有这个道理!
圣贤人的教育,总结起来他教我们什么?无非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这是因;帮助我们认识吉凶祸福,吉凶祸福是果。什么是邪?什么是正?凡是与灾祸相应的,果报是灾祸,果报是凶,这就是“邪”,这就是“非”。如果果报是吉祥的、是福,这就是“是”,这就是“正”。吉凶祸福的定义、标准,一定要在果报上看。可是果报佛家讲得多,也讲得很广、讲得很深,果报通三世,现前得福报,将来没有福,这个福报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就看现前的社会,有很多人少壮的时候发达,真的是“资财盈积”,亿万财产,经营个十年二十年,听说他的公司倒闭,亏债倒闭、破产了,这是我们在现前社会看到很多。他那个发达,他那个财富,不是真的,实在讲是给你在眼前看几天而已,时间不长。如果他这个财富能够绵延到他的子孙后代,代代都能够保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富不过三代”,这一句话的意味深长,三代就衰、就败了,这哪里是真的?这不是真的。三代尚且不是真的,自己在这一生当中都保不住,可见得更是虚幻。
佛法里面讲的福报,这一生有福,来生有福,后世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这是真的。现在人眼光短浅,只看眼前,这是没有智慧,这是愚痴。古圣先贤的教诲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它怎么能够绵延几千年?这几千年当中,都没有一个聪明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古人的教诲揭穿、推勫?到你这个时候,你聪明,你能够把它否定掉?我们要多想想,古人教诲当中决定不掺杂私人的利害,他跟我们无亲无故,他不求我们任何一点的报酬。不但在物质上供养他不希求,我们后世对他礼敬赞叹他也不求,真正到无所求。“无所求”那个话是真话,凡是有所求的、有条件的,这个话未必是真的。无条件,无所求,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对一切众生是这样的一个态度,所以我们要认识哪个是善知识、哪个是好人、哪个是恶人,要有能力辨别。所以他们看事情看得透彻,对于因果的理论、因果的事实、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因果的循环,他们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指导我们一个总原则: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不善的因决定有不善的果报。圣人所以成为圣人,贤人所以成为贤人,都不出这个道理。
财富怎么来的?财布施来的,财布施是因,财富是果报。果报好不好?很难说。我过去讲经也常讲,你这一生得财富,是你过去生中修的善因,你今天得的果报。果报现前了,是福是祸很难讲,问题在你有没有智慧。用钱是智慧,你要是没有智慧的话,你的钱用得不恰当就造罪业,那就变成祸,就不是福。几个人会用?由此可知,真正会用钱的是要靠大智慧。大智慧还是从教学当中得来的,归结到最后是个教育问题,吉凶祸福的关键在教育。人有智慧自然能够趋吉避凶,而趋吉避凶的手段决定又是在断恶修善,你因果才相应;再破迷开悟,这真正能够离开凶灾,趋向吉祥,这是圣贤的教诲。
下面讲‘王贼水火及败家子’,这些都是自己过去今生跟一切众生结不善的缘造成的。由此可知,我们生活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言行举止不能不谨慎。菩萨绝对不会跟一个众生去结怨,结怨后面总会遇到冤冤相报,这个五家是冤冤相报,你跟人结好缘就不会有这个事情。所以财富,真正的福报是财富与社会大众共享,这是真正的福报,而不是一个人独享。你发财了,别人赞叹,别人欢喜,为什么?他沾光,你肯散财。中国在古代真有智慧,会用钱的是范蠡,吴王夫差的一个大夫。勾践复国之后他离开了,去做生意、做买卖、去经商,没有几年发达了,发大财了。发了之后,他散财,到处布施,把钱统统布施尽了。再从小生意做起,过几年又发了。命里有,命里有丢都丢不掉,发了之后再散,三聚三散,所以中国大陆上供财神是供范蠡。在台湾供财神是供关公,我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来的?供范蠡有道理,他是我们修积财富的一个典型人物,真正是财富人的模范,肯帮济苦难众生。所以财你尽管去散,散不完的,愈散愈多。
这几年东南亚遭受金融风暴,经济普遍衰退,为什么“居士林”不衰退?“居士林”的收入月月都增长。什么原因?散财,“居士林”不积财,散财。你们仔细去观察,佛家讲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天天在做,积极在做,所以你们看到“居士林”财富源源不断。法布施,从上到下你仔细观察,人人都有智慧,健康长寿,果报我们都看到,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我们看到马来西亚丹斯里李金友,他做得很如法。他是私人企业,我们到“古晋”去看他,这一片荒山他买下来了,许多人都说你这个决定赔本,你不会有前途。他经营六年,六年没有赚一分钱,都在那里赔,这个山没有开幕。六年的经营,附近十几个村庄,这十几个村庄人都打猎的,打猎不是好事情,他把他们的猎具统统收买过来,把他们这些人统统找到山上,分配给他工作,做他公司的员工,给他很好的待遇,他可以养家,不打猎了。前面我们讲不杀生,这一个地区的人不杀生了。不但不杀生,吃长素,山上员工三百多人,终年吃长素。他说最初这些人不习惯,吃素不习惯。半年之后,他们很欢喜了,为什么?皮肤改变了,脸上皱纹没有了,这大家高兴,所以现在欢喜吃长素。你想想看这十几个村庄,他布施这么多人,这么多人感激他、感恩他,都做他的护法,所以他这个山庄非常安全,不会有坏人进去,这些村庄都保护他们的。
所以一个人有福,整个地方人都得福报、都享受,这是正确的。决定不是为一家,为你的一个小团体,不是的。对整个社会、对一切众生,做出全心全力的奉献,他后面的福报不可思议,这是出自他内心的,他做得心安理得,做得非常欢喜。人必须要有大菩提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可是如果有丝毫要占众生便宜,这就犯了偷盗戒,偷盗叫“不与取”。
今天我们在新加坡,团结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得到全世界人的赞叹。我们是不是为了希求这些赞叹来做?不是的,你赞叹也好,你毁谤也好,与我不相干。我仔细衡量这个事情该不该做,衡量的标准是对社会对这个世界的安定、和平、繁荣、幸福,与这几个条件相不相应;如果相应应当要做,不相应我们决定不可以做,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我们今天看到世界要遭大灾难,这种灾难的征兆,全世界有智慧的人,政治家、科学家、各个行业里头都能够深深的感觉到,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教育彻底失败,圣贤教育丢掉了。中国把圣贤教育丢掉了,西方把宗教教育丢掉了,不再相信《圣经》的话,宣布上帝已经死亡,这还得了?所以这个世间有灾难。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没有了,社会教育也没有了,宗教教育也破产了,这怎么办?我们今天联合宗教,团结一切宗教,我帮助他、提醒他,我们一定要重视宗教教育,不能够一味在宗教仪式上去做,有仪式没有教育,人家说我们是迷信,必须恢复宗教教育来团结族群,弥补圣贤教育,大众把它忘失掉了,从这个地方来恢复、来提醒。唯有真正恢复圣贤教育,这个世间灾难才能够避免。心量一定要大,不能只为自己。
我们今天帮助别的宗教,帮助别的族群,帮助别的国家,这个心马上就不高兴了,我们这个世间要同归于尽,最后是毁灭。为什么?你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全世界别的地方都毁掉了,你这个地方要保得住。这个世界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我们这是个头部,如果全身都烂掉了,你这个头能活得了吗?佛跟我们讲得更广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法身,所以经典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道理在此地。我们决不能只顾自己,要顾全整个大局。大局是全世界,起心动念为整个世界着想,整个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我们大家都得福。哪个地方有灾难,与我们都有密切关联,我们想逃避,不是个容易事情,无论在理论、在现实上说都不能成立。所以今天全世界是一体,要有宏观,要有真实智慧。……
‘保’,是保持而不会丧失。这十种保信法,前面第一种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第一种是资财盈积,不会被王贼水火以及败家子所散灭,这是第一条。第二种果报:
【二、多人爱念】
人不偷盗,不偷盗跟前面不杀生一样,属于无畏布施;换句话说,令一切众生离开恐怖忧虑。世间人常说“财不露白”,你的财物别人知道,他会起恶念来偷盗你,或者来抢劫你。如果这个人是持戒的人,你有再多的财富,他看到了,他知道了,他不会动心,他不会起恶念,你可以很放心,可以很安全,所以这是属于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必定得‘多人爱念’,你在这个世间,你会得到许许多多人的拥护,许许多多人关怀你,这是很殊胜的果报。
【三、人不欺负】
业因果报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不欺负人,就不会有别人欺负我。我不欺负人,还有别人欺负我,那是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决定不可以说我行善,为什么还有这么不好的遭遇?这是消业障,你的业障报掉了。业障消了之后,你的善果一定就现前,所以决定要有信心。这十种可保信法,要有信心,对于圣教决定没有疑惑。
一个人心善,前面佛跟我们说的总纲领,思想善、行为善,决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纵然遇到苦难,苦难不重要,也不必害怕,遇到灾难现前,自己深深相信佛菩萨在照顾,这只是消业障而已,过去今生所造的业障,在这个地方都报掉了,决定不能有丝毫怨天尤人的念头。如果有这个念头现前,不但业障消不了,还要增加,还在增长。
所以我们学佛,这是很不容易,佛经里面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样的机缘“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实话,不是假话,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决定要珍惜,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知道这个机会不是轻易能遇到的,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换句话说,无量劫才遇到一次,哪有那么容易!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样的烦恼习气也要把它克服。知道这个烦恼习气不克服,后头又要无量劫的受苦,在六道轮回受苦,这不是一个聪明人,不是一个觉悟的人,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没有善根,不会觉悟。遇到了,偶然之间好像石火电光,闪电一样闪一下,立刻就灭了,又退转了,又回去了。这一种情形、这一种人非常非常之多,我们在现前念佛的人,一万个人里面就有九千九百个是属于这样的人。所以李炳老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两三个。”那两三个是什么?真的明白了,真的不想再搞生死轮回,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贪瞋痴慢,他这一生成功了,成就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如果我们不能克服烦恼习气,还堕落在贪瞋痴慢里面,我们将来一定还是无量劫的生死轮回,所以要晓得这桩事情可怕。
知道这个事情可怕,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距离愈远愈好,不要靠近它。你自己没有功夫,没有定力,没有智慧,你一靠近,你的烦恼就起现行。所以古大德建道场,为什么建立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处?就是叫你不方便。现代交通便捷,所以只有自己真正发心照顾自己,别人想帮助帮不上忙,只有自己懂得远离。远离的方法,没有必要不接近,没有必要少交谈,多念佛,多读诵经典,只有用这个方法。觉明妙行菩萨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是在《西方确指》上的一首偈子。我们要不是这样真干,你有什么能力在境界里头而不染污?那是真功夫。五欲六尘境界里面确确实实身心不染,这是净业功夫成就的人。
在十大宗派里面,净土跟密宗都是修清净心的,我们必须要晓得,密宗是上上乘清净心,净土则是上中下都有。密宗普通人学不成的,密宗是不离名闻利养,不离五欲六尘,在那里头得清净心、得决定不染污,真功夫!所以一般人学密,如果没有这个真功夫,必堕地狱。密宗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成佛,一个是堕地狱,没有当中的。净土宗的殊胜,对于我们这种凡夫、没有功夫的人来说,它的殊胜好处是远离五欲六尘,不接触,这才能保住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我们能远离,诸佛欢喜,善神拥护,多人爱念,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美】
谁赞美你?十方诸佛如来,十方法身大士,赞美你很难得,你能够克服你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真功夫。
【五、不忧损害】
实在讲,纵然别人来损害我,也不忧虑。就像我们最近往生的“居士林”一位副林长李秀琴,我听说她开一个小店,有些小学生到她店里去偷东西,她看到了,就叫他回来,“够不够?还要不要?随便拿。”不忧损害,感动邻里乡党。她往生,一条街街坊上人都送她。不但不偷盗,而且欢喜布施,这是我们末法修行的好榜样。我们损害无几,可是那些人需要的,他又没有钱,所以说是应该要帮助他,不责备他,以好心对待他,感化他,这是菩萨教化众生。
【六、善名流布】
社会大众都赞叹你是好人,你是善人。好人、善人,连恶人都不会去侵犯他,连恶人都会去爱护他,这是你的德行感召。
【七、处众无畏】
众是团体,无论在什么团体里面,你都很从容,都很自在。哪些人处众身心不安?造作不善业,造作不善业的人身心不安稳,所谓是内心有愧疚,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祖师大德,对不起这些护法,心里有愧疚,所以在团体里面才表现神情不安。如果真正做到仰不负于天,俯不愧于地,做人聪明正直,决定没有一丝毫的念头害别人。
不但人不能害,连小动物都不害。每天我们自己家里或许有一些蚊虫、苍蝇、蚂蚁,绝不伤害,知道牠也是来觅食,不是为别的,牠来觅食,跟我们一样,每天工作讨生活,那有什么罪过?我们看到绝不应该杀害,要能够体谅。佛家祖师大德教给我们,道场要保持整齐清洁,这些小动物自然就少了,牠是往脏乱的地方去,保持整洁就不会有。晚上,如果有蚊子来骚扰,我们可以把房间里面的灯熄掉,因为这些小动物牠往有光的地方去,门窗打开,牠就往外去了。所以有很多人不懂,房间里面点着灯,外面没有灯,房间里面的光强,门窗要是开着,牠就会飞进来。不必去捕杀,你有慈悲心,你有善意,小动物也通情达理,牠不会来骚扰。
所以印光大师早年,这是菩萨示现,我们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居住的房间也有蚊虫、也有跳蚤,他的侍者想给他清理,佛是绝对不会杀生的,把牠捉起来养在小竹筒里面,或者拿到外面去放。印祖告诉侍者:“不必,就让牠在这里,警惕我自己”。“为什么?”“我自己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牠。我看到有这些东西在,我能生惭愧心,把牠们当作老师看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己要认真去反省,改过自新。”果然祖师七十岁之后,无论住在什么地方,这些小动物很多的地方,只要他老人家到里面去坐坐,去住几个晚上,一个都找不到。所以人家说这些小动物迁单了,迁单就是搬家了。德行能感动这些小动物,怎么不能感动人?人为万物之灵,不能感动是自己没有德行。所以进德修业是我们做人的一桩大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八、财命色力安乐】
财是你的财富,命是寿命,色力就是现在讲的健康,这三样东西都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财富不必多,够用就好了。所以不仅是佛法,任何一个宗教,乃至于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教我们知足常乐,知足则富。你看佛成佛,佛成佛的条件是什么?知足,知足才能成佛,不知足不能成佛。所以后补佛都住在知足天,兜率天就是知足天,他住在那个地方就是代表知足,知足才是圆满,圆满就成佛。不知足,再富有他也是贫穷;知足的人,乞丐他都圆满了。由此可知,吉凶祸福都系在一念之间,看你怎么想法。一念觉悟了,凡夫作佛,一念迷就永堕恶道,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了的。
所以《十善业道经》这个小册子,我们一定要熟读,当然最好能够背诵,每天受持,做为我们修净土的辅助。祖师常讲净宗法门正助双修,我们依《无量寿经》、依六字洪名,这是正修;用《十善业道经》每天来检点我们的思想、身心,这是助修,正助双修,决定成就。……
在这第八句所讲的‘财命色力’,财是财富,命是寿命,色力是健康,这个力还包括能力,得‘安乐’。不仅如是,还得‘辩才具足无缺’,辩才是处事待人接物必须具备的,不但自己得利益,而且还能够帮助别人。
【九、常怀施意。】
‘施’是帮助别人,常常存帮助一切众生的意念。常存这个心,遇到众生有需要的时候,自自然然他就欢喜施舍,这是真实的德行。
【十、命终生天。】
这是说明你还没有发愿出离三界,你的果报在天上。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能够觉悟,偷盗连生天都办不到,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要把这桩事情看轻了。偷盗的范围深广无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犯,犯而不能够觉察。所以念佛念了一辈子佛,到临终的时候不能往生,还要怪佛不灵,“我都依教奉行了,念了一辈子,为什么不能往生?佛不来接引?”不知道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这个“心散乱”就是你的心里头还夹杂着许许多多的恶业在里头,你怎么能往生?你这个佛号念得不相应,道理在此地。
这个偷盗,我平常讲也讲得很简单,大家容易懂,就是习惯占便宜的念头,这个念头是盗心。占别人的便宜,占公家的便宜,在寺院里占常住的便宜,太容易犯了。拿起常住的电话跟朋友聊天,都是偷盗,谁懂这个道理?有必要的事情,言语愈简单愈好。今天谁懂得爱常住物?我们要多想想,我们有没有浪费常住物?《地藏经》上讲的果报太可怕了,盗十方常住物,佛不能救。佛在经上讲,你破戒、造五逆十恶罪,佛都能救,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过,造五逆十恶罪,临终忏悔,佛还能帮助你往生。盗十方常住物的这个罪,佛不能救,为什么?不通忏悔,所以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我们往往把它疏忽掉了。
实在讲,比杀生的罪更重。杀生,你杀人,杀众生的生命,你没有断他的慧命,那是一对一的责任,容易忏悔。偷盗,特别是偷盗常住物,这个常住尽虚空遍法界四众弟子都是债主,比偷盗国家物的罪还重。国家是你的一国,人口的确还是有限,像中国大国,也不过是十二亿人,你欠十二亿人的债。可是虚空法界就没有数量了,常住是通虚空法界的,懂得的人太少了。而且看到大家好像都占常住的便宜,都占别人便宜,看成习惯了,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障碍生天。所以常住物要爱惜,点点滴滴都要先想想。末后一句: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如来果地上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他是怎么证得的,必有因由。佛法讲因缘,必定有因缘。因是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缘是在行菩萨道的时候积功累德,这是缘。你有因,没有缘,果报不能现前,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把它想通。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清净大菩提智’没有圆满,缘还欠一分。缘是修功修德,还欠一分。所以偷盗的意念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偷盗的行为当然就没有了,这就是从根本修。
这是世尊在此地跟我们讲的十种可保信法。《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儒家讲,人要是无信,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如何能保持?现在人讲信用,在佛法更深一步,保持信心,自信信他。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跟我们讲六个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如何能保信?这十种方法。成就我们在修学菩提道上的“信、愿、行”三资粮,信是头一条。盗心不舍,你的信就没有了;换句话说,三资粮头一个都没有,后面两个就不用谈了,你怎么能往生?古大德常讲,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们读读这部经,细细去思惟,我们就明白,了解肯定了,为什么往生的人这么少。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自己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往生?这个对我们的关系非常非常之大。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www.ysbh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