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持名念佛 【文/淨法院整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宏元    时间: 2011-4-30 07:14
标题: 持名念佛 【文/淨法院整理】


文/淨法院整理
http://newweb.huayenworld.org/huayen/public/preview.php?id=2500&main=004&sub=8

實際的一法很簡單,要提起正念、照住六根、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對了,修行就是那麼簡單。
念佛方法有三,一、「稱名念佛」。二、「觀想念佛」。三、「實相念佛」,通常是這樣劃分的。「稱名念佛」一般叫做「持名念佛」,講持名念佛,國人沒有提到這個部份。注意,定義念佛法門,是給各位做參考。口稱佛名為緣,亦即口唸佛號這是一個緣,而心能憶佛念佛,這個才叫「稱名念佛」。心一定要憶佛念佛!

現在念佛產生一個流弊的情況,「口稱佛號‧心打妄想」。心裡打妄想是不對的,比較相近的是「口稱佛號,心裡想著佛的相好莊嚴」,這時想著相好莊嚴,是「觀想念佛」,這是一種交融與交雜的修行法,以一門深入的定義來講,是不合格也不及格的,實際上是持名、觀想兩門同時修。

那麼持名念佛應該怎麼念呢?把定義再講一遍,將口稱佛號這一個為緣,然後心要能憶佛念佛。注意,這稱念裡面「口稱佛號」修的是耳根圓通,「心能憶佛念佛」則是念佛圓通。耳根圓通是「觀世音菩薩」,憶佛念佛是「大勢至菩薩」,這兩個菩薩結合起來就是「阿彌陀佛」,亦即西方三聖。三聖要定義好,三聖不是有三個,三聖只有一個,西方三聖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對於阿彌陀佛不是那麼了解,什麼叫無量光無量壽?只是嘴巴講,內心還是不夠了解,果地的境界要能了解,「妙高山頭不容商量」只好退而求其次,怎麼求其次呢?所以一分為二,阿彌陀佛又分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能夠把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相交融,那就是阿彌陀佛。

講「華嚴三聖」,盧舍那佛一尊,要能了解盧舍那佛的報身境界是什麼?分開來看,一是文殊師利菩薩,一是普賢菩薩,以文殊師利菩薩的大智,結合普賢菩薩的無邊境界,就是盧舍那佛。「華嚴三聖」的定義就是這樣,並不是三個都供在壇城給我們禮拜,如果認為只是這樣,那就是不懂佛法的意義。

「東方三聖」也一樣,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日光菩薩‧琉璃光
智慧,月光菩薩‧藥師慈悲,智慧慈悲結合,即成藥師琉璃光如來。「娑婆三聖」是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悲,結合地藏王菩薩的大願,就是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要教化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不是那麼容易,所以要有大悲大願才行,具足大悲大願而得成就的,就是釋迦牟尼佛,三聖、持名念佛的定義就是這樣來的。

有很多人問持名念佛,「我知道很殊勝」,其實是不知道。問「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念別的不行嗎?」念別的不相應,因為念的不是阿彌陀佛。持名念佛,口念出來就是要修耳根圓通,同時心裡要憶佛念佛,意根要圓通,耳根意根同時用正念照顧,使它們相結合,這個就是阿彌陀佛。固然我們可以稱念十方諸佛名號,但是大乘佛法通通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有理的依據,這就是持名念佛的依據。

念佛這麼久了,不知道有沒有找到這個理論?這給各位做參考,因為我們宏揚的不是這個部份,而是華嚴的部份,持名念佛的定義,應由淨土宗去定義,這是根本的念佛方法。把耳根、意根結合交融,使它變成阿彌陀佛,那就是修行根本的實際履歷,大家知道怎麼修行嗎?修行的方法有八萬四千法,但修行只有一個原則,在八萬四千法門中找一個,那叫方便法。

實際的一法很簡單,要提起正念、照住六根、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對了,修行就是那麼簡單。照住六根,不是六識,我們現在用的是六識、八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用,而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六識接觸外面的六塵境界,那叫迷惑顛倒的凡夫。用根與用識不同,能不能「捨識用根」,這時要有個正念照得住,這叫「照見」。照見六根與六塵境界相接觸,就沒有色受想行識,就照見五蘊皆空。這個時候色受想行識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所對的色身香味觸法也沒有,不但五蘊皆空,六塵也空,但是六塵能起無量作用都照得住,那叫無量光無量壽,有無量的作用,所以念的當然就是阿彌陀佛,持名念佛是這樣持起來的,我們現在是口誦名號,心作他緣,包括心想諸佛的相好莊嚴都是妄想,「誰說我打妄想」,還不願承認呢!佛的相好莊嚴,無見頂、廣長舌,相應的是耳根、意根同時攝住,照見六根、照見五蘊,才是修行,不是打妄想。

作者: 恒念弥陀    时间: 2011-4-30 09:52
{:3_115:}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www.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