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法師
在佛所說的經典中,很多都顯示世間無常,四大皆空,五蘊無我,教人提高警覺,展現理性,認識真我;免被假我的蒙蔽,與私慾的牽制,起惑作業,流轉生死。所以一個真正學佛的人,不可以貪戀世間物質的享受,應該放棄個人名利財富的追求,收攝身心,遠離五欲;然後以「寡慾知足,安貧樂道」的態度來修學佛法,謀求結束生老病死的痛苦,解脫種種煩惱的束縛。還要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推己及人,自覺覺他,利樂有情,希望「我與眾生,共成佛道」。
唯獨本經,特別重視人間福利事業的發展,以及致力解救人類種種災難與不幸,先用權巧方便的手段,令眾生所求皆遂,獲得現生的福樂,在滿足、富裕的環境中,過著平安快樂的生活;然後運用佛法的妙藥,治療眾生累劫積迷的心病。既啟發人的正智,教人知因識果,捨邪歸正,止惡行善,免墮三惡道;又教人布施持戒,修習禪定,開發智慧,積聚福德,直至福慧具足,圓成佛道,與佛一樣,平等無二。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慧。」使未能捨離五欲享受的富貴人家,也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廣修福慧,乃至得不退轉,終證菩提;將世間可能障礙修行的名利財富,變作菩提路上的助道因緣,正是:「巧把塵勞作佛事」,打破一般人「富貴學道難」的觀念,是何等的殊勝?可以說:本經是人類康樂富裕的寶庫,是創造人間樂園的藍圖;亦是建設人間佛教的基礎,是通往菩提覺道的橋樑。我們欲想推動佛教濟世益群的事業,令所有人都消災障,增福壽,健康富裕,身心安樂,固然要受持讀誦本經;欲想建立人間佛教,促進人性的覺悟,令所有人都開佛知見,斷煩惱,了生死,成菩提,究竟離苦得樂,更要受持讀誦本經,以及修學本經所說的藥師法門。
--錄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義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www.ysbh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