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标题: 图解佛门生活:吃饭即修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恒念弥陀    时间: 2010-8-6 09:12
标题: 图解佛门生活:吃饭即修行

四川尼众佛学院的五观堂


过堂也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我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云居山真如禅寺的斋堂


僧尼每天早晨和中午的过堂都要到“五观堂”或“斋堂”。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laiyuan:http://fo.ifeng.com/tupian/detail_2010_08/05/1891336_0.shtml
作者: 恒念弥陀    时间: 2010-8-6 09:13


过堂前要敲打木鱼梆和云板



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梆)和葫芦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

作者: 恒念弥陀    时间: 2010-8-6 09:18


进食前要合掌同念供养咒



从方丈钵中取出少许食物送到超升台施食给畜生及饿鬼


待法师们坐端盛好饭后,维那僧起腔,大众随引磬声合掌同念“供养咒”,举行施食仪式,还要念诵报四恩(佛恩、国土恩、众生恩),并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

作者: 恒念弥陀    时间: 2010-8-6 09:20


通过念诵变食真言等,观想七粒米可变四十九粒米,四十九粒米可变无量无数如须弥山


然后从方丈钵中取出少许食物送到超升台施食给畜生及饿鬼,通过念诵变食真言等,观想七粒米可变四十九粒米,四十九粒米可变无量无数如须弥山,施予“大鹏金翅鸟”、“罗刹鬼子母”及“旷野鬼神众”等,以此体恤饥困的众生,此称为“生饭”或“出生”。


过堂的餐具一般只有三个碗和一双筷子


寺庙过堂的餐具一般只有三个碗和一双筷子,一个饭碗、一个菜碗、一个汤碗。左手拿饭碗,置于胸前位置,四指托住碗底,拇指压住碗沿,称作龙含珠,然后用筷子夹饭,称作凤点头。
作者: 恒念弥陀    时间: 2010-8-6 09:30

僧众进食期间要行堂三次,即送饭、菜汤三次


吃饭时,先吃三口淡饭不吃菜,同时发三个愿:第一口饭,愿断一切恶;第二口饭,愿修一切善;第三口饭,愿度一切众生,第四口才吃菜。发愿,要发大愿,就是以慈悲心来跟众生多结善缘,普度众生。

进食过后需将自己的钵盂、餐具清洗干净


僧众进食期间要行堂三次,即送饭、菜汤三次,第一次行堂不够吃时可以在后续行堂中添加,但不能说话,应将空碗送到桌边,由斋堂服务员添,用筷子指着碗内的位置或使用特定的手势表示添加的多少,凡是碗里的饭菜一定要吃完,绝对不能浪费。最后还要将自己的钵盂餐具清洗干净。
作者: 恒念弥陀    时间: 2010-8-6 09:38


最后要诵经为施主祈福回向


因寺庙的所有一切皆来自十方供养,所以饭毕,全体要诵经为施主祈福回向。期间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搁在碗边上,表示他要对大众讲话;筷子放平,即不准备讲话。


2009年,在无锡灵山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千人过堂活动


过去,大寺庙因僧众较多,多用"过堂"形式吃饭,并实行分食制。现在一般小庙,人数不多,多采用四菜一汤共食制。佛教主张过午不食,现已有改变,多数僧尼为了工作和学习,也吃晚饭,叫做“吃放参”。
作者: 宏元    时间: 2010-8-7 04:41
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欢迎光临 琉璃光 - 傳統醫學論壇 (http://www.ysbh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