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6-20 11:07:10

缘起

 慈济心灯
  证严法师 著
  目录
  缘起
  春之卷
  夏之卷
  秋之卷
  冬之卷
  缘起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证严法师静思语第一集,」出版以来,匆匆已经第十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一九六六年,证严上人开创了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志业,一路走来,也已经第三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无论是过去十年里,还是过去三十三个年,世界的变化很大。
  沈浮在变化里,匆匆忙忙的;全球的人类,已经共同挤到公元二千年的门槛外了。
  大家探头望进二千年的门里,也望着二千年以后的未来,试图探寻,公元二千年以后,我们将会去到那里?
  随着「千喜年」步伐急促地靠近,人们不安地探询,何处以我们到让我们「心安」的答案?
  然而,现代社会一般的价值观,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答案,似乎除了造成「忙碌」与「慌乱」以外,也不容易再有其他了。
  社会上,如此焦急、忙乱,不安的心情,总是让上人深觉心痛;
  因此,只要上人在花莲,无论如何疲累,在许许多多天未破晓的清晨,总会听见上人轻声透过静思晨语,试图唤醒沈醉的梦魂,抚慰不安的心灵。
  就像音符一样精炼,十年来,这些清晨的话语,谱成一本又一本的著作。
  每天,全球各地,总有数不完的访客,志工与志业体同仁,怀抱着疑虑与这安,殷殷期盼上人开示。
  如此疑虑与不安的心情,也总让上人内心不忍;因此,无论多忙,上人总是耐心而慈悲的教诲,试图轻柔的以智的话语,抚慰不安的心灵,拔除苦痛的根源。
  就像利剑一样的精确,十年来,这些坚定与柔美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化成一本又一本简单易懂的著作。
  十年来,上人的著作,超过了二十册。
  无数的失望生命,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回头;
  无数的禁锢心灵,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开放;
  许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和乐;
  许多的美善因缘,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具足。
  因此,站在这跨越「千喜年」的关键时刻,为了让不安的社会与烦恼的心灵得以平安自在,静思文化有责任将上人过去十年出版的著作,逐一校对,稍加增删;并结集成套,以虔诚的心,全球发行。
  虔诚祝福,全球的读者们,「心安」。
  结集成套,分三阶段出版:
  一九九九年五月,全球慈济日,出版平装套书二十册;
  其中,佛与系列五册,人生系列十五册。
  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精装佛典系列套书五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跨入公元二千年的最后一个月,出版静思语系列七册:
  其中静思语第一及第二集,平装精装同时出版;
  此外,五册中英文对照的口袋型迷你静思语,也同时平装出版。
  静思文化,藉著一九九九年〖证严上人著作,新版集结发行〗,能在感恩的心中,享受「心安」的无限宁静与幸福。
  静思文化谨识

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6-20 11:09:31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长者之子,因好乐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负,认为佛陀的弟子中有那么多人闻法开解,很快地证到罗汉果位,而他是高贵族姓的子弟,又自认很有慧根,所以自信满满,以为自己一定很快能开解,于是急着要在他人之前体悟证果。
  他心愈急,烦恼愈多,一段时间过后竟毫无进展;他不知道佛法要从哪里入手,不知心和法要如何相应,因此心里很失望。
  尤其当他一想到:既然不能与法会证,那么出家有什么用呢?倒不如在家当居士,还能拥护佛法,
  他起了这个念头,佛陀知道了,就请身边的比丘把这位弟子——二十亿找来。
  二十亿比丘来到佛陀面前,心里又感激又惭愧。感激的是,佛陀能够知道他的心意,又如此关心他;忏悔的是,既入佛门却无法早日证果、回报佛恩。
  佛陀知道他的心意,很慈祥地告诉他:“二十亿!你在家时,环境那么好,相信你学问一定很精深,至于娱乐的乐器,你也很精通,在多种乐器中,琴你有兴趣吧!”
  二十亿说:“不只有兴趣,我以前常常抚琴作乐呢!”
  佛陀说:“乐器的原理你知道,琴是靠弦线的弹奏才有声音,若是把弦调得很紧,能够弹得出声音吗?”
  二十亿回答:“弦线不能调太紧,太紧弹出来的声音不好听,而且很容易断线。”
  佛陀又问:“若把琴弦调得很松呢?”
  二十亿说:“太松也不行,因为弹不出声音呀!”
  佛陀告诉二十亿比丘:“你现在的心就像绞太紧的琴弦一样,弹不出好乐音而且又快断了线一般:琴弦应调得松紧恰恰好,这和修行的心一样,若过度精进,心太急则容易有法的执着,这是很危险的事哦!修行不能放逸,懈怠放逸即堕落,但是也不能执着于法呀!应抱着平常心、平等心自然地精进,也就是让本性回归自然,于日常生活中注意照顾好六根门即可。”
  二十亿问道:“佛陀,六根门到底是指什么呢?”
  佛陀回答:“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门守得好即无烦恼,烦恼不侵,心回归自然即容易回归本性。”
  佛陀就是这样教导弟子,对于懈怠的弟子即鞭策他;对于太过精进的人则加以调和。
  六根门确实很重要,一般人均以肉眼看世事,因此很容易被物欲所迷,修行人应打开心眼、闲起肉眼,所见的一切自然清净自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