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5-8 11:25:47

我得到过许多灌顶,如何如法兼修?


[夏坝仁波切]
\
  问:我得到过许多灌顶,如:观世音菩萨、绿度母、白度母,然后宗喀巴大师、药师佛、兜率天上师瑜珈、大手印法等等许多修法的灌顶,如何如法兼修?
  夏坝仁波切答:融合在《成就盛宴》当中就比较容易了。如果你想广修的话,你把四臂观音、绿度母、白度母的修法和药师佛的修法,可以放在大威德金刚咒的后面,加上你的这些仪轨去修;如果你想略修的话,在大威德咒的后面可以加上这些本尊的咒修行。至于宗喀巴大师,在语加持修法之后,有宗喀巴大师祈请文就行了。至于大手印法,其合修内容可以加在正行之后。念释迦牟尼佛心咒之前,把甘丹大手印的偈颂放在那里修也行,或者念《般若心经》也行。在这里,实际上也就是《般若心经》的内容。这样,你就把所有的法都融合到《成就盛宴》里面兼修了。

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5-8 11:26:33

清净持守戒可以保护你免受恶报
[夏坝仁波切]
\
  佛教里有句话叫“业果决定”。你造了善业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善业而得到苦报,一定会得到乐报;你所造的是恶业,绝对不会因这个恶业得到快乐或者安乐报,只会得到苦报。
  包括我们今生当中,哪怕是走路不小心摔一跤,或者不小心头撞在墙上这么小小的痛苦,其根源都是作恶的结果。包括我们今天开心大笑,这么一点点的快乐,都是来自修善所得。修善而得苦报,绝对不会有。同样,作恶而得乐报,也绝对不会有。这就叫“业果决定”。
  所作之业是内因,但若仅有内因,不具外缘仍难显发,唯有因缘会遇之时,才会发生结果,这就叫因缘和合。就像一朵花,什么样的种子决定开什么样的花,但是光有种子也是开不了花的,因为它还需要土壤、水分、阳光、肥料等等,样样不可缺少。
  只有因缘会聚之后,种子才会发芽、开花、结果。同样,在我们的习性当中,潜伏着无数前世所造的贪、嗔、痴等等的业力。虽然如此,如果我们现前不具备引发恶果之缘的话,即便业力再大,也不会遭受果报。比如,我们曾造过杀生之业,按道理今生肯定要被他人所杀。
  但是,今生你有幸遇上了佛法,通过修善积德,全断了杀生,变得非常和蔼可亲,你遭受他人伤害的可能性已经降到最低了,被杀的机会不大了,所以,即便你前世造了业,今生也不大可能得到报应。你完全断了杀生,就把受报的环境给破坏了,你的环境已经不适合爆发这个结果了,因缘不具就结不了果。所以今生就可以逃得过去这种恶报了。
  由此可见,佛门之所以制五戒,就是用来保护你,让你免受恶报,这就是清净遵守五戒的效用。

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5-8 11:27:49

出离心和菩提愿二者有矛盾吗?
[夏坝仁波切]
\
  没有出离心的话就不会有菩萨行愿。出离心的意思是看到轮回当中的行苦、苦、苦苦的真面目,也看到了我们人生有苦,还有苦的根源——业力及烦恼等等的本质,发现我们的世间以及十八层地狱、所有的天界、阿修罗、人间、畜生、饿鬼、地狱等等六道轮回当中,以为的一切荣华富贵和权力、名声、地位等等,从根本上来说都离不开三苦。一旦了知了这个之后,强烈的欲望和贪心就消失了,只想得到永久安乐及安乐因的涅槃果位,这是一切菩萨行愿的基础。
  如果觉得我们这地方挺好,那干嘛要去度他人呢?要是离不开贪欲、嗔恨、愚昧的话,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的。贪欲、嗔恨、愚昧的根本所在,是没有发现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现象的虚假与体性的皆空。也就是《般若心经》里面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没有办法破掉“我”的真实感。就会把“我”当真,同时把“我”和“我”所获得的名和利也当真。比如说一个官员,如果他把现在所拥有的这个地位或名称当真的话,那就会很糟糕,因为他真的以为他应该就是这个身份。但问题是一切都会消失,到那个时候,他就会很痛苦、很烦恼。反之,如果他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如梦如幻不实在的,他只不是暂时拥有这个领导的称呼,那么无论是得,还是失,都能想得通、都能包容、都能接纳。
  所以如果没有把轮回看成是苦海、看成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无法生起真正愿把一切众生从轮回当中解救出来之心。唯有自己明白了它是苦的根本,才能生起真正愿意度化一切有情、对一切有情产生大慈大悲的这种心态。
  菩提心的生起有两个基础:一是以解救众生为基础,二是以得到佛陀的果位为基础。之所以我们不选择成罗汉果而选佛陀果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度化众生。度化众生的原因就是众生沉溺在无穷无尽的苦海轮回当中!只有自己认识到在苦海轮回当中沉溺的时候有多么艰难、多么痛苦,才能够了知他人的艰难和痛苦。
  我们藏人有句俗话:“自己身上的伤口,只有自己才知道是什么感觉。”如果自己没有尝试过轮回有多么苦,怎么能体会到众生正在受苦的这种感受呢?不会的。因此,出离心和菩提愿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成为菩萨必须的前提条件。

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5-8 11:29:14

{:3_267:}{:3_267:}{:3_267:}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夏坝仁波切]
\
  现在,我想说说什么是大乘佛教?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整个佛教发展的一个简单的脉络,那么我们现在要知道什么是大乘佛教。比如说,我刚才说了,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那么什么是大乘佛教呢?要成为大乘佛教的话,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非常重要。其实大乘和小乘区分的界限,就在于“为利一切众生,而求证无上菩提”,还是“为了自己脱离轮回苦,而求证涅槃的果位”,关键是他寻求什么样的目标,这就是大乘和小乘之间的一个区分或者界限。如果你这个人读的虽然是大乘经,但是你所求的内容就是让自己彻底脱离苦海,得到阿罗汉果之类的涅槃果位的话,你这个人仍然是小乘,而不是大乘。因为你只是承担了自己脱离轮回苦的利益而已,而并没有承担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而求证无上菩提。所以这个“大”和“小”,只是自己求证涅槃果位为主而修行者,为“小乘”;以天下一切苍生脱离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乐及安乐因,为此求证菩提的佛的果位,然后度化一切众生,发这样的心来修行者,他必然是“大乘”。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乘”是什么意思?藏语就叫“theg pa”梵文叫“yāna”,这是什么意思呢?“乘”实际上有很多种,主要指的是“船”,我们说乘船的这个船。还有“马车”之类的也叫“乘”。也就是说,能够载很多很多的人,把很多的人放在这个上面,能够拖走的东西,那就叫做“乘”。我们经常把“乘”形容为“船”,为什么?船上带着很多人,把他度过彼岸。“乘”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是车的话,到达目的地;如果是船的话,到达彼岸;这就是乘。而这个小一点的乘是什么?把自己度过彼岸,因为它只容纳自己,是小的乘了。大的乘,就能令很多人、几百个人、上千个人、乃至无量无边的人,能够度过彼岸,那就是大乘。现在清楚了乘的意思吧?“乘”就是能够载很多很多的人,然后把他送往彼岸,或者送往目的的,这样的就叫做乘。藏文里边叫“theg pa”,“theg pa”是什么意思呢?能够撑得住,能够抬得起来的,能够抬走的,实际上就是这样。我们叫“乘车”、“乘船”,经常说这个事,所以说乘是这个乘。那么“大乘”和“小乘”不是褒义词或者贬义词,不是这样的。它指的是你这个船能容多少,是你自己脱离苦海这样的容纳呢?还是把一切众生,度往涅槃彼岸这样大容量的呢?相当于叫“大船”和“小船”的意思。这就是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明白了没有?“乘”是这样的。
  既然如此,“大乘”和“小乘”就在于发心,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个心中能够容纳一切众生脱离一切苦,具足一切安乐者,必然是大乘;只是自己脱离轮回苦、到达永久安乐的彼岸,那当然是小乘,因为只能容下自己,自己脱离苦海。所以说,大乘与小乘是这样了。
  但是从“经”的角度来说、“论”的角度来说,大乘和小乘是什么呢?主要讲自己如何脱离轮回苦,得到永久安乐涅槃,这样的经就叫做“小乘经”;而先让你证得无上菩提果位,然后度化一切众生的,在你修行的过程当中,也是把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安置于无上菩提,这样为目的而修行的,这样的一切经、论,是“大乘经”。是大乘和小乘经的区别。所以,凡是大乘佛教经的上面,经常会有mahāyānasūtra。小乘佛教经上面没有mahāyāna这个字,大乘佛教的经上面会有mahāyānasūtra。sūtra就是“经”的意思,mahāyāna就是“大乘”的意思。《XX大乘经》,是表有大乘的,说明了这个经的主要内容是为利一切众生,而求证无上菩提果位,专门是这方面内容的。没有表有这个,那就说明不一定是大乘的,得要看内容是什么内容。经的角度是这样,修行者的角度是这样。

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5-8 11:30:53

修行者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到别人?
[夏坝仁波切]
\
“不可讲情义”

  这里所说的不可讲情义和平常我们所说的不可讲情义是相反的。是指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点滴恩惠或损害念念不忘,成了以后你对他起贪心或者起嗔恨心的理由。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如果你那样做的话,大慈大悲心从此以后再也与你无缘了。你永远也起不了真正的大慈大悲心。所以,一定不要有这种贪欲和嗔恨之心,特别是嗔恨之心。
“勿作世笑骂”

  就是不要开那些让别人觉得伤心以致茶饭不思的玩笑。有的人比较喜欢辩论,哪怕是开玩笑,也互相辩论,借机把对方的缺点痛处挖出来。恶语连珠,并抓住不放,一再提起,这是连佛法的种子都没有种在心中的表现。心中有佛法种子的人从来不会去揭别人的伤疤,触别人的痛处,不说别人不愿听到的话。
“勿俟于狭路”

  不要在狭路当中伏击。就是这一次你跟我说了难听话,或者做了对我不利的事;那么等着吧,等有机会的时候,我一定收拾你。不仅这么去想,也这么去做。这非常不好,修心的人绝对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们发愿一切众生的痛苦全部由自己来代受,而你一方面说一切众生的痛苦我来代受,一方面有意地去害人家,这不是完全矛盾的吗?其罪过极大,绝不能做。
“不可刺其心”

  前面的笑骂是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来刺激别人的痛处,而这个是绷着脸、非常严肃地刺激别人的痛处、把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全部挖出来。这个就不像前面笑骂那么轻松了,是更猛厉地去伤害他人。这无论是对人还是对非人都不可以做。因为如果你那样做的话,对你来说可能是痛快了,但是对方可能会屈辱伤心得恨不能马上死掉,出现自杀、被气死的情况。所以一定不要指责别人的过失,触别人的痛处。如果非说不可,也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其它的事情扯进来。

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5-8 11:32:05

菩萨为什么从极乐世界来娑婆世界学佛?
[夏坝仁波切]
\
  要获得决定胜,必须先成办增上生;因为要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需要在很长时间当中积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而要积集这样的资粮,必须具备人天的安乐。唯有如此,才有机会依止善知识,修行善法,渐次圆满菩萨地道,证得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
  比如,有很多人专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佛国;因为西方极乐佛国,无有恶趣,往生彼国,就能在阿弥陀佛前听受正法,在那里修行。虽然在西方极乐佛国成佛,远比我们这个世界漫长得多;但是,一旦登上西方极乐佛国后,再也不会为业力所牵,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当中,直到成佛之前,可在那里修行正法。不过,也有菩萨摩诃萨发心,从西方极乐佛国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学佛法,速疾成佛。
  在《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一愿说,除非菩萨自已要去他方世界,否则不会从极乐佛国堕到其他世界。这就说明有菩萨发心,从西方极乐佛国下来,利乐更多有情,速疾证得佛陀果位——他等不及了,想很快成佛。因此,先得具有八暇十满、八异熟果、善趣七德的人身,具足修行佛法的最佳因缘,而后求得无上正等觉。这就是“若得增上生,渐至决定胜”。

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5-8 11:33:16

{:3_267:}{:3_267:}{:3_267:}帮你成功的五个人生坐标
[夏坝仁波切]
\
  正确的价值观是成功的先行条件
第一、人生的价值观

  我们现在拥有的人生是非常珍贵的,我们对民族和国家贡献越大,我们的价值,也就体现得越大。我最感恩的人是玄奘、义净、唐般若等等的人物。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珍贵财富。玄奘留下来的《大唐西域记》,我们中国人、印度人甚至全世界历史学家都感恩他。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生的价值,为民族、为国家、为天下苍生,留下一些能于千秋万代可以造福人类的东西,那才是人生的价值。
第二、善恶的价值观

  如果你把善恶颠倒,那么永远也不会拥有快乐。所以一定要学会分辨善和恶。把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变成为自已的妆饰。以建立一个正确的善恶和伦理的价值观,这是一切快乐的根本。
第三、公与私的价值观

  到底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还是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这个价值观是你将来能否快乐,你的快乐大小的根本所在。要学会把大家的利益放在第一,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就会得到大众的支持,因为你成功了,受益的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这很重要。
第四、尊严的价值观

  我们现在有些人的是非观念是颠倒的:拿损害别人做为自已的尊严,人前一套,背后一套,那不叫尊严,那就是虚伪。发自肺腑地敬佩你、恭敬你、信任你、还要维护你,那才叫真正的尊严。自已尽心尽责,唯利大家,才能够建立起这种尊严。尊严的价值观也是快乐的根源之一。
第五、伦理的价值观

  行为伦理的价值认知,也是快乐的根源。比如说: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尊严?从伦理上要分清楚,人的真正内心的快乐,取决于价值取向。所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

注意生活 发表于 2017-5-8 11:34:44

{:3_267:}{:3_267:}{:3_267:}业力对未来的幸福与痛苦起决定作用
[夏坝仁波切]
\
  什么叫业力呢?以今天为界,过去身体所造的,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一切行为;口所说的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一切言辞;心里想的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一切念头,这一切就构成了业力。这些过去所做的一切善、恶、无记三业,对未来的幸福与痛苦起决定作用。
  仔细想想,以今天为界,若你过去学习非常好,成绩非常不错,将来你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以今天为界,你过去工作表现得非常出色,那么你明天不但不会下岗,而且还会升职;过去表现得非常不好,有可能明天就下岗了;过去学习不好,未来肯定享受不了荣华富贵;或者,若你过去做了许多伤害他人和杀生的事情,未来肯定要遭受被杀的果报,或者许多怨敌的复仇,因此你会非常痛苦。这就叫作业力。
  有些人一生下来,就非常善良,还是小孩的时候,人们就都非常喜欢他,而且他总是乐呵呵的,他心里边没有一点点坏的心;有些小孩一生下来心里就非常邪恶,谁看到他,还是一点点大的婴儿,都觉得不舒服。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也有这样的。
  这绝对不是环境、父母或者血统导致的,而是他潜在的意识里面所保留下来的善恶习气的多少所决定的。善的习气多,还是恶的习气多,还是无记的习气多,决定了这个人从生下来开始的一切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天。实际上不是什么先天,而是由前世在意识里边所留下来的习气,导致了你一生下来是聪明还是迟钝,是善良或者是邪恶,是乐观或是悲观等等,这皆是业力所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得到过许多灌顶,如何如法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