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超 发表于 2013-9-7 10:22:56

佛教寺院建筑艺术(转载)

本帖最后由 净超 于 2013-9-7 10:23 编辑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要幽涧泉清、高峰月白的山林中,在攘攘冠盖、车马混织的市井巷陌,那翠竹黄花、婆娑树影间透出的寺院的一截红墙、数椽黄瓦构成了别具中国神韵的山水画卷。徜徉其间,耳边回响着悠悠的梵响,人们浮躁的心自然归于宁静,仿佛置身于超脱于红尘的佛国仙境。寺院是佛法在世间传承与弘扬的载体,同时又是佛教精神的艺术表现。佛教传入中国的千余年间,,佛教寺院建筑与中国传统相互融合影响,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我国古典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棵奇葩。中国佛教寺院的“寺”字在古代代表官舍、官署。《说文解字》中解释:“寺,延也。”佛教寺院的建筑也是从传统宫殿演变而来。寺院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讲究与天地宇宙之间的天人合一之美,阴阳和谐、对称稳重。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于洛阳兴建的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寺院,它就是由当时国家招待外交使节的官署“鸿胪寺”改建的。自北魏以来,佛教大兴,许多帝王虔诚奉佛而“舍宅为寺”。禅宗兴起后,初期不设佛殿而只有法堂,北宋始设佛殿,以“伽蓝七殿”为规则。“七殿”包括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明代以后,伽蓝配置已成定制。基本上以南北为中轴线,殿宇依序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与方丈寮等,其后是藏经楼;东西二厢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    进入庄严宏伟的佛寺,多数人要么上殿礼佛,或者仅仅走马观花、匆匆来去,有时候也分不清究竟到了佛寺还是道观,甚至也不知道礼拜的是何尊神佛,更遑论多看一眼寺院中的艺术文物。其实,只要稍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佛寺的殿堂配置与伽蓝布局还有建筑设计中,总集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等艺术的大成,其中蕴藏有历史、文化、文学、佛学等各个层面的知识。无论从历史上杰出的高僧大德行仪,或从文化与文学的内涵入门,都有说不尽道不尽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同时无论是建筑设计或图案纹样的采用处处都有传达佛陀的教法与象征吉祥如意的无尽祝福,其间不仅蕴含了无尽的先人智慧,也充满了圣哲教化的契机。一趟佛教寺院知识性之旅,只要懂得入门的基础常识,往往会带给我们丰富的精神飨宴与知识领域的提升。殿宇煌煌,塔影悠悠,明晓其中义理则自然心领神会。甚至会心一笑,法喜充满。    记得参访鼓山涌泉寺时,入口处山门的对联是“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一般称出家为“遁入空门”,既然已四大皆“空”,又何来门可关?短短的五言对联,给予香客游人深刻的感染和无尽的回味。    当你敬香礼拜后,抬头望着供桌上那袒胸露腹、眉开眼笑的弥勒佛,细细品味两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对联隽语时,想想自己平日里的种种挣扎纠结、种种营营技巧,难道不会有所感触、有所警醒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教寺院建筑艺术(转载)